維京
一起看電影
型號: V305
HK$ 108
一至五本69折 HK$75

六本或以上65折 HK$71

  • 繪者: 呂游銘
  • 出版社:維京  
  • 出版日期:2018/11/01
  • 語言:繁體中文
  • 內容簡介

    在樸實無華的年代,與你相約戲院
    呂游銘老師╳陳玉金老師聯手打造、最新力作

      故事發生在1950、60年代,當時電影業興盛,在那個還沒有數位輸出海報的時代,戲院的看板皆是由畫師手工繪製,高掛林立的電影看板隨處可見。

      身為看板畫師的女兒,淑惠,被同學誤解為一位「看電影不用錢、很驕傲」的女孩。她決定和同學把誤會解釋清楚,於是帶著同學到家裡玩,當大家親眼見到看板畫師的工作情形後,不但被巨大的電影看板所吸引、更瞭解到看板畫師的工作有多麼辛苦。最後,爸爸甚至給他們一人一張電影票,讓他們相約去戲院看電影……三個好朋友之間的情誼,就如電影的情節一般,高潮迭起、終歸平靜。

      讀者在閱讀圖畫書的過程中,除了可以透過畫面,品味當年的時代氛圍,也能夠從女孩淑惠與朋友之間的生活故事,思考朋友之間種種的相處與難題。如此寫實的生活樣貌,彷彿搭乘時光機回到早期生活年代,一窺數十年前那個戲院林立、電影產業生生不息的黃金時代。

      老百姓的平民百態與生活故事,正如電影情節一般,不斷的在你我身旁上演。

    本書特色

      復古手繪電影看板,喚醒時代的記憶


      ★復古懷舊的畫風與題材,粗獷的線條中隱藏許多細節與年代的線索,喚醒你的老靈魂以及對電影看板的更多回憶。

      ★跨足友情、電影雙重題材,用生活故事帶入,讓讀者認識電影相關的周邊職業──「看板畫師」。

    名人推薦

      ★★★ 台南全美戲院  電影海報畫師  顏振發師傅 推薦
      ★★★ 文化工作者、三餘書店負責人  謝一麟 推薦
      ★★★繪本阿公   鄭明進 推薦
      ★★★《花甲男孩》小說作者  楊富閔 推薦
      ★★★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所長  游珮芸  推薦
      ★★★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 副教授兼系主任   許育健  推薦

      「《一起看電影》描繪古早社會的電影時光。沒有多媒體娛樂的年代,民眾晚上主要且共同的娛樂,就是電影。書名的關鍵字是『一起』。當年戲院是一個大廳,百人甚至千人同哭同笑。沒得轉台,低頭沒有手機滑。眾人一起的記憶非常深刻。如同舊時的人情與友誼。現在隨時隨地都可以看電影。通訊快速方便。反而少了很多『一起』的感覺。」──謝一麟(文化工作者、三餘書店負責人)

      *適讀年齡:4歲以上
     

    作者介紹

    作者簡介

    陳玉金


      出生於花蓮縣瑞穗鄉,畢業於淡江大學中文系。取得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、博士學位,在大學兼任兒童文學相關課程。

      從小在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間度過童年,喜歡閱讀與寫作,擔任童書編輯多年。經營「童書新樂園」部落格及臉書粉絲團,和喜愛兒童文學的朋友分享交流童書出版資訊,2013年開始與畫家合作出版兒童讀物,著有《南科考古大發現》、《一起去看海》、《夢想中的陀螺》等書。

    繪者簡介

    呂游銘


      出生於臺灣臺北市。堅持不走主流路線,行萬里路,不斷地從自我挑戰中學習。自認為喜歡用畫(不是「話」)來說故事。曾為報刊雜誌做了很多插畫。童書插畫包括《爸爸的十六封信》、《大白鵝高高》和《小木船上岸》等二十餘本「中華兒童叢書」系列書籍,曾獲中華兒童叢書最佳插畫金書獎,2011年出版無字圖畫書《糖果樂園大冒險》,並以《想畫.就畫.就能畫》(小魯)獲得第37屆金鼎獎。

      長年旅居海外,作品風格奇幻多彩、活力繽放。1983年起即赴美從事藝術創作,作品經常在美、歐、日等地展出。
     
     

    作者的話

    《一起看電影》故事創作想法


      《一起看電影》是我和呂游銘老師文、圖合作的第四本繪本。之前已經合作出版過《一起去看海》、《那年冬天》,還有《夢想中的陀螺》。這幾本繪本都以臺灣在不同年代的兒童作為主角,內容涵蓋親情、友情、戰爭、族群、文化等議題。合作方式是由我先完成文字故事,經過討論,確定故事內容和走向,再由呂老師進行分鏡草圖。等插圖完成,再由我進行最後的修文,最後完成定稿。由於這幾本繪本故事的時代設定,大都是呂老師經歷過,或是熟悉的時代,他在畫面中補充了許多文字故事所沒有描繪的細節,如實還原當時的年代,非常值得細細品味。

      這本《一起看電影》的故事,設定在臺灣的1950、60年代,當時「電視」還沒有大舉進入家庭,「看電影」是一般民眾的重要娛樂。我透過電影看板畫師的女兒淑惠,生活中和同學相處的故事,讓小讀者想想,自己生活裡面有沒有遇過類似的事情呢?什麼是「好朋友」?和好朋友發生爭執,又該怎麼面對呢?

      為了更加了解故事的時代背景,我找到《聯合報》許多過去有關電影活動的報導。例如:1955年1月1日,有一篇由沙亞撰寫的〈一年來電影業的回顧〉,裡面提到:「在過去的一年之中,台北市上映了三百八十多部片子,其中包括了最多的美國片和英國、法國、義大利、日本片以及國語片也都在內,平均算起來,每天有一部新片上映,在百業凋敝之中,影院生意可說一枝獨秀,無怪有人還在新建首輪大戲院……」文章也提到當時黃牛活躍,影迷們排隊看電影的人潮眾多,電影是一般人民的「精神食糧」。知名作家何凡也曾經在文章提到,當時流行的電影,總會帶動流行趨勢,像是由奧黛莉.赫本主演的「羅馬假期」非常受歡迎,帶動「赫本型公主頭」的流行,年輕女性爭相模仿。

      1960年代,在臺灣造成轟動的黃梅調香港電影《梁山伯與祝英台》,更是一部無人不知、家喻戶曉的電影。屬於兒童看的電影,則有像是由美國米高梅電影公司改編自童話《綠野仙蹤》(The Wizard of Oz)的歌舞奇幻電影,電影海報和畫面也出現在繪本中。

      和電影相關的周邊職業──「看板畫師」,則是一項非常專業的工作,畫得好的看板,能吸引觀眾的目光,達到宣傳效果。在看板電影全盛時期,熱門的畫師一個月可以畫上二百多幅大型電影看板。只是隨著時代前進,手繪電影看板已經被數位輸出海報取代,隨著畫師凋零,也越來越少人擁有這項專門的技術。

      淑惠的爸爸是當時非常熱門的畫師,忙碌的趕工生活,可想見在故事背後沒有寫入的是,這門職業可能帶來的傷害。還有,隨著時代科技進步,工作職位被取代,更是無可避免的事情,這也是在任何的時代都會發生的事。

      回到《一起看電影》的故事,朋友是什麼?人的一生中,從小到大,和朋友相處的過程,怎麼維繫友誼,是非常重要的事情。好朋友聚在一起,遊戲、學習、或是合力完成一件事,都是很棒的事。當然,相處的時光,有開心的時候、也會有意見不合的時候,甚至可能吵架、發生口角,或是互相不理會。在科技發達的現代,朋友關係面臨的考驗也依然沒有減少,歡迎大、小讀者看完這本繪本,也能一起思考或討論,你們對於「朋友」的定義和想法。

    文/陳玉金

    繪者的話

    從前,看電影很重要


      在電視出現以前,電影一直是庶民百姓們娛樂生活裡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一環。

      有別於在自己家裡,一家人坐在明亮的客廳看電視節目,在熄了燈的戲院大廳裡全神貫注的瞪著大銀幕,人們輕易的融入了電影中的情節,讓自己從現實世界中暫時消失,忘我的隨著劇情的發展而拭淚、歡笑,遠離了身邊一切煩惱瑣事,盡情享受那美好的短暫時光。

      當然,不像觀看電視那樣,可趁著廣告中斷時分開身做點什麼的。不過那些年曾有好幾部好來塢的大卡司作品,片長超過三小時,中問都會有小休,好讓大家舒解、買冷飲。

      可以說「看電影」是許多人成長過程中的共同經驗和記憶。

      一個熱呼呼的夏日黃昏,剛吃過晚飯,家人就帶著幼年的我,抓起凳子、帶著扇子,匆匆的奔向街角的小廣場看露天電影去。這應算是我人生最早年的電影經驗吧。

      那是在1955年左右。看了什麼電影早就忘了,但記得在上演前卻先放映了一大段「政令宣傳」從「反共抗俄」、「偉大領袖」到「要注射預防針」,還有「飯前便後要勤洗手,可預防疾病」等,不一而足。

      也記得小時到戲院看電影,隨著影片的放映,自始至終伴著的「辯士」口述的對白,有時怕觀眾不懂,他也會從旁解說或對戲中情節短評一兩句。

      闇黑的電影院,在被朝著大銀幕投射的強大光束而忽明忽暗、跳躍閃爍般的夢幻氛圍裡,卻可見到在座位走道間緩慢遊移的小販,賣售著「枝仔冰」丶「炊土豆」(蒸熟的帶殼熱花生) 。有時銀幕側邊偶爾打出了「xxx外找」,讓人不禁納悶哪有連看個電影兩小時不到的時問也不放過,非要急著「外找」不可的事情呢?

      後來聽說那或許是醫生,他的診所來了緊急病患吧?

      這些都是現代人很難以想像,超酷的陳年往事

      不像現時的摩登電影院,每家都同時上映著好幾部不同的影片。

      當時的戲院都只有一個大廳,只放映一部影片。但卻有好多家「二輪戲院」, 票價窩心的便宜,而且有時還會推出「二片同映,不加價」!

      青年學子、男男女女趨之如鶩。尤其是週末,往往售票窗口大排長龍,也聚集了不少賣吃食的小販,形成了特殊的迷你夜市。

      國小三四年級時的放學回家路上,我常繞一小段路到大理街上的一家專門畫電影看版的招牌店家。觀看店裡的畫師和學徒們忙碌於他們的日常。在他們店裡、店外騎樓、空地上見到許多仍在製作中,雖未完成卻都十分惹人注目,栩栩如生的電影看板。

      耳上夾著鉛筆,中年的師傅在隨著依比例放大了的巨大板子上,自信十足的揮灑繪畫,偶爾還招呼一下他的助手們。不遠處兩個身上沾著繽紛彩漆的年青小伙子一邊打格子丶敷塗底色,一邊隨著店裡收音機流出來的「媽媽請妳也保重」忘情的唱和。推著攤車賣魚丸湯的老阿伯,也好奇的駐足流覽。

      好一幅雞忘的城市黃昏風景。

      遠在沒有網路、手機的年代,電影的廣告依賴的是報紙、海報丶預告片、宣傳車之外,更要靠 這些全手工辛苦繪成(那時當然沒有所謂的「大圖輸出」這回事)巨大而生動的看板的吸引力了。

      這些己超過半個世紀前的人與事,到今天仍然都鮮明而溫暖地活在我心中深處呢。
     
    文/呂游銘

text_isbn 9789864401406